由于银行近几年信贷收紧,让很多行业出现了融资难、融资成本高的问题,催生了信托行业的迅速发展,而基建类信托由于安全性高,收益率高,频遭“秒杀”。
私募基金,包括阳光私募、私募股权基金等,到底应不应该纳入监管的范围,也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。针对这一话题,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公司金融系主任李曜做客节目,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有过异常曲折的历程,粗放发展中形象也并不算好,但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创新发展,近年来信托业迸发出蓬勃活力。自2007年《信托公司管理办法》、《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》实施以来,我国信托业正加速回归“受人之托、代人理财”的本源业务。
据统计,全国范围内发行的中小企业集合信托产品有近百款,且每年发行数量保持在近30款左右,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无疑成为信托市场最亮丽的风景线。
机构投资者热捧,个人投资者眼热,并不奇怪。在中国有一个简单的普遍逻辑,刚出的新鲜事物,一般都是比较好的,出现问题的往往会出现在后面。